道家思想对苏轼黄州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者:王璇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nmgddxk201101022.aspx

关键词:苏轼%黄州时期%道家思想%超脱%旷达 

描述: 在经历了挣扎和煎熬、苦闷和痛苦之后,苏轼最终在道家的思想中找到了出路."鸟台诗案"把他推向了道家,道家思想使他得以到达最终的超脱和旷达,也成就了他的文学地位.

苏轼前后《赤壁赋》艺术特点共性探索

作者:李芳%李景新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angydxxb-shkxb200702027.aspx

关键词:苏轼%前后《赤壁赋》%艺术特点 

描述: 苏轼前后《赤壁赋》在艺术上有很多共同特点.形象的离散与整合,是二赋共同的构思特点;景、情、理挂寄于叙事之中,是二赋结构上的共同模式;体物之工,是二赋写景的共同特色.

论苏轼的对联艺术

作者:石涛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hbmtsfxyxb-zxshkxb200003023.aspx

关键词:苏轼%对联%艺术 

描述: 从人们忽视研究苏轼对联的原因谈起,对苏轼的对联进行了初步的搜集整理,并对苏轼对联的成就及其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从乐山的民间传说看苏轼的民间文学形象

作者:杨胜宽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lssfxyxb200302002.aspx

关键词:苏东坡%乐山民间传说%文学形象%文才 

描述: 乐山人以"古有苏东坡,今有郭沫若"而自豪.苏轼是钟灵毓秀的嘉峨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代文豪,故乡人民对他一直怀有特殊感情;加之他性格开朗乐观、幽默平易,属性情中人,让人觉得可亲、可爱,千百年来赢得了民众的崇敬.乐山地区民间流传的苏东坡的传说故事,给人们了解苏轼,提供...

外似旷达而内蕴悲感--苏轼文学作品中情感状态浅论

作者:王萍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huainsfxyxb200502016.aspx

关键词:苏轼%情感状态%旷达%悲感%一体两面 

描述: 文章认为,苏轼作品的情感状态在表层上虽为旷达之貌,但其深层则包含着厚重的人生之悲.这种悲感具体地分为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创作主体哀伤于自我坎坷命运的一己之悲,二是喟叹于六亲不得相保的亲情之悲,三是感于国事民生的时政之悲.而苏轼作品在深层情怀上的这种悲感,一方面...

苏轼在丁父忧期问的文学创作

作者:曹明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jnwx-jdydx201107100.aspx

关键词:苏轼%诗歌%文 

描述: 苏轼从治平元年(1064)离开风翔,到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丁父忧回京期间,共创作了诗歌9首,词1首,文18篇。苏轼在这段时期的诗文词创作,无论在内容上、风格上都体现了苏轼早期文学创作的一些特点。虽然艺术成就并非太高,但是已能从中看出苏轼后期文学创作的一些...

吾生如寄耳:苏轼在徐州的文学创作思想浅论

作者:陈晓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shidwx200914012.aspx

关键词:苏轼%徐州%寄寓思想%审美价值%创作观 

描述: 苏轼在徐州期间的诗作中首次使用"吾生如寄耳"的句子.这是苏轼对"人生如寄"思想的反思和总结.他在徐州的作品<放鹤亭记>、<宝绘堂记>、<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五首>等应证了这种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苏轼"吾生如寄耳"思想内涵的初步探析,总结...

厚积与意造--苏轼艺术论的学习与思考

作者:刘颖%王墨玲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hdnygdzkxxxb200401012.aspx

关键词:苏轼%博观%厚积%意造%创新 

描述: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非常重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学习苏轼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就是继承传统的一部分.苏轼的理论是其创作实践的总结与概括.通过认真而不敷衍、扎实而不浮躁的学习传统经验、对于发展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必将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跳到 GO 共54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