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辙诗的"淡静有味"

作者:刘介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mysfxyxb200910009.aspx

关键词:苏辙诗%"淡静"%"有味" 

描述: 苏辙诗具有"淡静有味"的特点.诗歌语言平淡自然,不华丽;写作情感呈现中性化特征,温和宁静;表达方式偏重议论;善于从人生体验中进行哲学思考,融理于景,意蕴深厚,余味无穷.

论苏辙的奉使诗

作者:诸葛忆兵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jhxk200503029.aspx

关键词:苏辙%奉使诗%拒斥%友好 

描述: 苏辙元祐四年为贺辽国生辰使,出使途中,作<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在赴契丹途中苏辙充满了对异乡异族的陌生感,表现为对异族人情风俗与异域风光景色的拒斥和不接受,这是北宋"积弱"国势对时人心理状态影响的结果.到达契丹之后,苏辙对异族有了切身的了解与理解,对待异乡异族的...

试论苏轼、苏辙唱和诗(一)

作者:魏建嘉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cjxyxb200504005.aspx

关键词:苏轼%苏辙%唱和诗 

描述: 苏轼、苏辙一生几十年间诗歌唱和从未间断,这些唱和的诗数量多,内容丰富,不仅是他们各自诗歌研究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更是了解他们相互关系的珍贵史料,他们既是手足兄弟,又是最好的朋友和同道.

苏辙史事评论略析

作者:唐晶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sczyjsxyxb201001015.aspx

关键词:苏辙%史事评论%道德%辩证统一 

描述: 苏辙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史学家,其论史本于道德而又体察风势,注重谋略,具有浓厚的借古讽今色彩.本文主要考察苏辙史事评论文字,阐述他对史实评价的几个理论要点,从而探讨他论史的精神实质.

试论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骚体辞赋的因革与影响

作者:曹栓姐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chaohxyxb201004013.aspx

关键词:苏轼%苏辙%苏门四学士%骚体辞赋%因革%影响 

描述: 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骚体辞赋创作对传统的骚体作品多有继承,如内容上继承骚体的骚怨精神,抒发贤人失志之悲,创作方法上有着普遍的祖骚宗汉的倾向,同时也有创新,如思想上兼容儒释道,体制趋于短小,进一步消解辞赋与诗歌、散文之间的区别,风格各异,呈现北宋骚体辞赋的真...

苏轼兄弟役法改革异同论

作者:杨胜宽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scsfdxxb-shkxb200505019.aspx

关键词:苏轼%苏辙%元祐更化%役法改革%为法便民 

描述: 随着北宋"元祐更化"的推进,熙宁变法的成果被一一断送.元祐初,围绕废除雇役法、恢复差役法之争日趋激烈,并因此引发了持续至北宋灭亡的党派纷争,对一代王朝的兴衰和众多士大夫的人生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场役法之争中,苏轼兄弟的立场观点由相异到趋同,经历了一个变化...

苏辙“文气”说论析

作者:王彩梅%冯瑞珍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hbxk201104056.aspx

关键词:苏辙%范畴%文气%养气 

描述: “文气”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苏辙的“文气”理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富有特色,本文着重分析苏辙文艺思想中“文气”的内涵以及“养气”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

大国争谋前事后师 --三苏《六国论》对读的启示

作者:罗浩波 来源:http://118.125.223.236:8088/D/Periodical_kssfxyxb200505017.aspx

关键词:苏洵%苏轼%苏辙%六国%联合国 

描述: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时处北宋中叶,面对"重文轻武"所带来的积弱忧国的困境,他们同借六国之训,分别从道义、人才、深谋远虑等角度展开救国思考,文思精警,意蕴悠远.他们的观点虽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今,但对我们从容应对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发展无疑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跳到 GO 共91条